【pdf】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(2017)
(一) 定义和分类
骨质疏松症( osteoporosis,OP) 是最常见的骨骼
疾病,是一种以骨量低,骨组织微结构损坏,导致骨
脆性增加,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
[1]
2001
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( National Institutes of
Health,NIH) 将其定义为以骨强度下降和骨折风
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疾病,提示骨量降低是骨质疏
松性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,但还存在其他危险因
素
[2]
骨质疏松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,但多见于
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
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
疏松症( 型) 老年骨质疏松症( 型) 和特发
性骨质疏松症( 包括青少年型) 绝经后骨质疏松
症一般发生在女性绝经后5~10年内; 老年骨质疏
松症一般指70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; 特发性骨
质疏松症主要发生在青少年,病因尚未明[3-4]
继
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/或
药物及其他明确病因导致的骨质疏松 本指南主要
针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
(二) 流行病学
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骨骼疾病 目
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超过2.1亿( 约占总人口
的15.5%) ,65岁以上人口近1.4亿( 约占总人口
的10.1%)
[5],是世界上老年人口绝对数最大的国
家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,骨质疏松症已成为
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 早期流行病学调查
显示: 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女性
为20.7%,男性为14.4%; 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
松症患病率明显增高,女性尤为突出据估算
2006年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近7000万,骨量减少
者已超过2亿人[6]
尽管缺乏新近的流行病学数
据,但估测我国骨质疏松症和骨量减少人数已远超
过以上数字
骨质疏松性骨折( 或称脆性骨折) 指受到轻
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发生的骨折,是骨质疏松症
的严重后果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常见部位是椎体
髋部 前臂远端 肱骨近端和骨盆等[7],其中最
常见的是椎体骨折 国内基于影像学的流行病学调
查显示,50岁以上女性椎体骨折患病率约为15%,
50岁以后椎体骨折的患病率随增龄而渐增,80岁
以上女性椎体骨折患病率可高达36.6%
【pdf】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(2017)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本资源包含以下附件:
【医脉通】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(+2017).pdf